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曾经围观过一场公益活动,现场邀请了几位观众上台互动。
互动的内容很简单,就是传话。
十个人排成一列,讲师站在队头,告诉第一个人需要传递的句子。
第一个人转身将讲师的话重复给第二个人,以此类推,直到最后一个人将听到的话写在答题板上。
随着句子被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,被传话人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不解。
排在队尾的几个人,甚至会反复向前一个人确认传话的内容。
展开剩余89%当最后一位参与者,亮出自己的答案后,在场的观众都齐齐笑出了声。
那是一个语句不通、甚至称得上胡编乱造的句子,无论怎么解读,都没有具体的意思。
讲师也随之公布了最初的答案,是一句有些拗口的绕口令。
“看吧,这就是谣言的力量。”
此言一出,现场静如深海。
原本逻辑通畅的句子,会在一次次的谣传、扭曲下,变得面目全非,即便传话的人是无意的。
借此,想和茶友们聊聊茶圈中那些离谱的冲泡方法。
依稀记得最初,白毫银针的冲泡方式还很单一。
这两年再看,不知不觉已经冒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冲泡方式。
细看下来,一个比一个离谱。
或许是无意谣传,也可能是刻意为之。
《2》
旋冲、熏蒸两种方法,老茶友们应该都不陌生。
旋冲时,提起茶壶,壶嘴靠近盖碗,注水点固定,注下的水线要与盖碗形成大约45°的夹角。
有了夹角,水流注入到盖碗中,会形成小小的漩涡,带着干茶旋转起来。
这样的注水方式,看着花哨有趣,实则并不实用。只有最外围的一圈茶叶,能被水浸湿。
处于中心的茶叶虽然会随着水流旋转,但它们团结在一起,又有表面的白毫保护,即便盖碗中的水都注满了,茶芽表面也还是干燥的。
茶叶都无法被水浸透,又怎么能析出内质、泡出茶味?
再说熏蒸法,听起来高级,原理也很简单。
用熏蒸法泡茶,注水点同样固定,但水线要与水面垂直,直直地将水注下。
干茶重量轻,茶毫又是天然的疏水层,故而水流注下时,会出现“水动茶不动”的现象。
碗底的干茶漂浮在水面,随着水位上涨而上升,像一座从地底缓慢崛起的小山。
按照步骤,此时应该合盖,让沸水不断溢出的蒸汽,熏蒸干茶30秒左右。
据说,这样的冲泡方法,可以蒸馒头一样,蒸出白毫银针的鲜爽感和甜润感,只可惜事实恰恰相反。
熏蒸法和旋冲法一样,都没法完全将茶叶浸透,仅仅只有外围的茶叶接受了沸水的浸泡,还是整整30秒的浸泡,冲泡出来的茶汤必然苦涩。
而中部的茶叶,不经沸水冲淋,光靠蒸汽熏蒸,根本蒸不出多少滋味。
一来一回,一泡好好的白毫银针,内外茶叶的内质含量不再平衡,即便后续几次冲泡将茶叶泡透了,也很难泡出浓淡适宜、鲜爽清润的茶汤。
旋冲法、熏蒸法,其实都属于定点注水。
只有注水点的少量茶叶能得到浇注,注定了茶汤滋味的不足。
《3》
除了上面两种冲泡方式外,还有一种更令人费解的方法——凉水润茶法。
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是:
温杯摇香后,先往盖碗中注入三分之一的凉水,然后合盖,让白毫银针在凉水中坐杯20秒。
凉水坐杯结束,再用N字型的注水法,注满沸水,坐杯5秒后出汤。
按照某些茶艺师的说法,先用凉水泡出白毫银针的甜,再用沸水激发出它的香气,茶味展示最全面。
这样的说法简直漏洞百出。
几十毫升的凉水,连干茶都泡不全,却想在短短20秒泡出白毫银针的香甜?
那些冷泡茶的教程里,用500毫升的凉水泡银针,都要泡上好几个小时呢。
“用沸水激发香气”这一点,更是自相矛盾。
盖碗中已经有了三分之一的水,意味着沸水最多只能再倒三分之二,冷热对冲,注入的沸水,怕是只剩七八十度了,既如此,又何来“沸水”一说。
所谓的凉水润茶,不过是多此一举。
如果一开始就用沸水泡茶,说不定还能泡出滋味不错的茶汤。
《4》
真心想泡好一杯白毫银针的茶友,还是用环壁注水法吧。
注水的时候,手持烧水壶在一个适中的高度打圈注水,就像在盖碗里画一个“の”。
水流环绕着从外向内冲下,每一片干茶都能接受沸水冲淋,内质释放均匀而饱满。
沸水完整地浸润干茶后,白毫银针清冽、清鲜的毫香也将自然而然地喷涌出来。
另一方面,用环壁注水的方式泡茶,也更利落快捷。
比起熏蒸法、润茶法的麻烦,环壁注水只需提起水壶,一冲了事,熟练之后,从注水到出汤能轻松控制在10秒内。
这个时间,正好符合白茶冲泡“快进快出”的要求。
反观其他冲泡方法,大多都需要闷泡,很容易把茶汤泡得又苦又涩。
丰富的香气、饱满的汤感,才是一杯好银针的标志,一词概之——香清甘活。
《5》
泡功夫茶,不是单纯为了表演或者炫耀,泡出好喝的茶汤才是最终目的。
定点旋冲、悬壶高冲等方式,都是表演大于实际的方法,没必要效仿。
新茶友刚开始学泡茶,更应该稳扎稳打。
泡茶时光想着怎么冲更好看,三心二意,很难泡好茶。
环壁注水简单就简单在,它不用考虑角度。
什么45°角、垂直,都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。
打圈将干茶尽可能地打湿,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。
新手练个一两遍,基本都能轻松上手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