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,自己脖子上、脸上、乳房里、卵巢边上莫名其妙长了个“小包包”?一查是囊肿,医生说没事但又不消失。你赶紧翻书查资料,听说有个“血府逐瘀丸”,活血化瘀第一名,立马下单吃起来,结果吃了几个月,囊肿还在原地笑眯眯地看着你。
别灰心,不是你体质差,也不是你运气不好,是你用错了药!
中医圈里有个秘密:囊肿不是单纯的瘀血,它更像是个“湿气+痰浊+气滞”的混合体,光靠活血化瘀就像拿筷子挑石头:力不从心。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“全能型选手”登场了:它的名字叫桂枝茯苓丸!
这可不是我编的,《金匮要略》里张仲景早就说了:“妇人宿有癥病,当下其癥。”意思就是女人肚子里老是有包块,得想办法把它“打散”。
而桂枝茯苓丸正是为此而生的名方,由桂枝、茯苓、丹皮、桃仁、芍药组成,归肝经、脾经、膀胱经,重点在于“温通+活血+利水”三管齐下,把囊肿这种“藏污纳垢”的东西连根拔起。
你看,血府逐瘀丸虽然活血厉害,但它偏重在“血瘀气滞”的胸胁部位,比如胸闷、头痛、情绪郁结的人。
而囊肿往往藏在身体深处,湿气缠绵、寒热夹杂,单靠活血根本打不动。桂枝茯苓丸就聪明多了:桂枝温阳通络,茯苓利水渗湿,丹皮清热凉血,桃仁破血行瘀,芍药柔肝缓急,整个方子像是给囊肿装了个“定向爆破器”,精准打击又不伤正气。
现代医学也发现,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卵巢囊肿、乳腺增生等疾病都有辅助调理作用,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抑制异常组织增生,还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一堆。
当然啦,这药也不是谁都能用。如果你舌苔白腻、肚子冷痛、月经暗淡有血块,那恭喜你,这是典型的“寒凝血瘀”,桂枝茯苓丸正对你胃口。可如果你口干舌燥、月经提前、手脚发热,那是阴虚火旺,再吃这个方子,等于火上浇油。
剂量方面也要讲究点分寸。一般建议低剂量使用,桂枝6克,茯苓10克,丹皮9克,桃仁9克,白芍12克,温和调理更稳妥。煎煮前泡一泡,煎久一点,效果才出得来。
囊肿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一直用错方法。养生不是靠猛药硬冲,而是靠辨证识人、知药懂方、慢慢调养。不然你吃了一年血府逐瘀丸,囊肿没下去,脸色先黄了,月经先乱了,那可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