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个朋友,去年搞直播公司,投了100多万,半年就黄了,还欠了30多万的债。 本以为他会消停,没想到今年又抵押房子贷了50万,跑去山东花了10万学费跟一个网红老师学创业,回来租了个月租8500元的豪华办公室,带着4个人又开始折腾了。 说实话,我看着他都觉得慌。
现在这环境,创业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。 餐饮行业新店存活率不到40%,奶茶店更是“开10家倒8家”,实体零售店月均倒闭超1000家。 资本市场也理性多了,90%的创业项目根本拿不到融资。 你有点想法,有点热情,但没经验没资源,大概率就是送人头。
有些人创业,就是盲目跟风。 看到网红店排长队,就觉得自己也能行。 结果呢? 浙江的赵先生加盟了个螺蛳粉店,投了30多万,每天订单多到忙不过来,但一年后一算账,不仅没赚钱,还倒贴了。 为啥? 加盟模式坑多,平台抽成高,各种强制活动压榨利润,流水再高也是镜花水月。 江西的00后小伙,嫌上班累,拿了父母攒的15万开水果店,结果三个月就关门了。 选址不对,供应链不懂,损耗率超高,还跟不上数字化时代,日均流水不到200元,最后只能看着水果烂掉。
创业成本越来越高,经济波动大,原材料价格说涨就涨,消费者花钱也更谨慎。 技术门槛也在提升,现在不懂点AI工具,效率可能比竞争对手低三倍。 市场内卷到极致,咖啡店、奶茶店、烘焙店扎堆开,最后只能靠“9.9元促销”苟活。
创业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。 有的死在没有定位,像早期的亿唐网,融了5000万美元,却不知道自己要服务谁,最后钱烧光了事。 有的死在团队内斗,像24券,创始人和资方闹翻,互发邮件对骂,结果公司停摆。 还有的死在高估需求,像e国网,2000年就搞“一小时配送到家”,但当时物流、支付、网购人群都不成熟,注定失败。
也有人是因为管理混乱,像博客中国,融了1000万美元就疯狂扩张,员工从40多人冲到400多人,钱都花在了工资上,最后跌回原点。 还有的是因为战略摇摆,像酷6网,创始人李善友和陈天桥在发展方向上分歧巨大,一个想买正版版权,一个想搞视频资讯,结果两亿美元砸进去,颗粒无收。
当然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。 那些职场待不下去想当老板逃避的,大概率会摔得更惨。 00后的冯尼康开水果店,本以为能逃离996,结果每天干16小时,凌晨进货、深夜理货,比上班累多了。 深圳的吴清梅开精品水果店,发现当老板更残酷,竞争太激烈,得主动延长营业时间到半夜,利润还被价格战吞掉了。
如果真的非要创业,得听劝。 先别砸身家,去行业里卧底看看。 有个95后小伙想开咖啡馆,先去星巴克打了半年工,摸透了运营细节才动手。 有行业经验的人,创业成功率比小白高5倍。
专注那些“小而脏”的刚需市场。 深圳的李姐专做老旧小区家电维修,客单价不高,但复购率高,一年能赚50多万。 避开巨头扎堆的红海,找那些不起眼但需求实在的细分领域,反而容易活下来。
现金流是命根子。 别盲目扩张,有个网红餐厅三个月烧光200万现金流,只能倒闭。 创业第一目标不是做大,是活下去。 还得设止损点,提前想好亏多少就撤。 有个服装店老板月亏15万还不死心,最后负债百万。
加盟项目要格外小心。 贤合庄火锅靠明星陈赫加持,加盟费38万到55万,高峰期有800多家店,光加盟费就收了超2亿。 但加盟商食材、桌椅都得从总部买,价格超高,一个陈赫雕像卖7500,物流费另算。 陈赫来店宣传一次还要60万到100万。 最后疯狂扩张,食安问题频出,加盟商血本无归。
创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赚钱,不是为了“当老板”的虚名。 没有足够的准备,光靠勇气和热情,很可能就是一场悲剧。
创#百度带货夏令营#业从来都不是一条轻松的路,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。 它需要的不只是一腔热血,更是深刻的行业认知、精准的资源调配和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。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背后,往往有无数个失败的教训被默默咽下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或许先积累经验,从小处着手,甚至通过副业试水,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炒股入门知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